此時,前一輩的長輩常說,如今的世代都是草莓族,一壓就爛,沒有抗壓能力,動不動就自殺
如果有去死的勇氣不如去拿來應對未來,什麼都不會想,令人憂心
新聞也常說,多多去想你的家人、朋友,多去給自己一次機會
……先從理性面來講吧
抗壓能力究竟是什麼?不就是對於「情緒壓力」的「容忍量」嗎?
如果真是所謂的「容忍量」,為何到了如今的世代這東西會突然減少?
筆者認為,與其去推測不可測的「容忍量」的差異,不如去講「紓壓能力」
因為筆者本身缺乏紓壓能力,故由此面推測
人的精神力沒有強大到可以長時間持續承受高強度的精神壓力而不崩潰
因此不論容忍力如何,都必須找個紓壓的方法
例如:構築夢想、夢想實現、尋求成就感、訴苦,亦或欺壓弱小之類的皆算是紓壓方法
上述的紓壓方法現世代大多難以使用,還是該把「現世代」改成「華人社會」?
構築、實現夢想就不用說了,必須放棄夢想的不是只有一個人
尋求成就感之中,做好一件事被視為理所當然情況會令成就感麻木
如果不怕哪時被捅刀就去訴苦吧
欺壓弱小、輕則壓氣泡紙、重則霸凌,前者當然無傷大雅,後者為把壓力過渡的行為
當壓力累積的速度比紓散的速度快的時候,壓力便得以累積
若是累積的速率適當的情況下,其容忍能力會得到合理的提升
累積過快則會使壓力的提防出現裂縫、最後可能導致崩潰
………
你們真當我們什麼都沒想過?你們真當我們都沒求救過?
你們說,可以向你們尋求幫助,真到那時你們說了什麼?忍忍就好?人要自救?
我在尋求死亡時,你們說了什麼?這命不是你一個人的?別那麼自私?
那麼,我的人生又關我屁事?
那你說我怎麼還不去死?要死就去死別廢話那麼多?
也許會吧?不過,我想帶點伴手禮下去
生於此時的我,遺失了「生」的理由、於是開始找尋「死」的理由